电机选型的公式较为复杂,没有一个固定的口诀可以记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简化电机选型过程:
1. 确定负载特性:需要明确电机所要驱动的负载类型、大小和转速等参数,以此来确定所需的输出功率和扭矩。
2. 确定工作环境:需要考虑电机在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振动等因素,以此来选择适合的电机防护等级和耐用性。
3. 选择合适的电源:需要根据电源电压和频率等参数来选择电机额定电压和频率。
4. 根据以上参数计算所需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转速,并从标准图谱或者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中选取符合条件的电机型号。
电机连续运行时间需要视电机负载大小、环境温度和散热装置的性能等因素而定。一般来说,电机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连续运行时间过长,热量累积会导致电机温度升高,可能会造成电机过热而损坏。
因此,长时间运行的电机通常需要散热装置来降低温度,以保证电机能够正常工作。
具体的连续运行时间需要根据电机的额定温升和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等进行评估和确定。
一般建议在电机运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电机温度,确保不超过其额定温度范围。如果需要长时间连续运行电机,可以采取增加散热装置、提高通风条件等措施来进行散热。
电机选型的计算公式为:
1、功率: P=FV (线性运动)、T=9550P/N(旋转运动)。
2、速度: V=π D N/60X1000。
3、加速度: A=V/t。
首先说一下,电机选型公式的计算方式:P-FV(F是力:牛顿V是速度,米/秒)如果换算成电机就有:P -F*(2πN/60)*R (N:电机转速(单位:RPM-rpm),R:旋转半径)=F*R*(2πN/60)因为T =FR,p = t * n/(60/2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