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高校,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
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
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
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
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如何选择小语种专业?
选择小语种专业要关注哪些问题?有关专家建议,选择小语种专业要四看。
一看兴趣。考生应该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生涯规划等,提前了解包括各个语种的适用范围、文化背景和生涯发展等情况,在填报前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自己是否计划从事外事、外交、外贸、教学或科研等相关工作?是否打算到目标语国家工作或者继续深造?通过对生涯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以及个人的生涯目标确立等,都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选择确定目标专业。
二看实力。除传统的语言类高校,越来越多的院校也尝试开设小语种专业,小语种专业的可选余地也在逐步扩大,专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专业时,考生要从培养环境和专业实力入手,综合考虑学校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能力等因素,比如专业的学科优势、课程体系、出国交流、升学比例和整体就业率等情况。
三看特色。随着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在外语类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在选择小语种专业时,考生家长要特别注意学校培养特色和人才培养体系是否完整、清晰和鲜明。
四看就业。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就业除了集中在外企和部分有对外业务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外,每年还有一部分人进入外交部、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中联部等国家部委。例如,外交部每年9月都会走进外语类院校进行考录宣讲,并会从小语种专业大二学生中遴选一部分优秀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公派出国留学,留学归国后可直接入部工作。国家安全部门也有大量小语种用人需求。小语种专业男生在就业市场优势明显,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此外,一些大型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因海外业务飞速发展,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