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战国时期鲁国(今属山东省邹城)人,贵族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其利在于能够使百姓感受到知恩感激的情感,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忠诚度,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同时,仁政有助于消弭社会矛盾,减少人民的不满情绪,使国家的治理更加稳定。但也需要注意不可完全仁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利益适度发挥仁政的力量,以避免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国家的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