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卢纶写的塞下曲第三首诗的背景
时间:2025-05-13 07:38:15
答案

卢纶的《塞下曲》第三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的背景是唐朝的边疆,当时的边塞常常是战争的前线,士兵们面临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和频繁的战事。

诗中通过描绘风沙、严寒、战马、戍楼等元素,传达了士兵们在边疆守卫国家的艰辛,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的和平愿望。

卢纶为什么读bo
答案

卢纶不读作什么bo,卢纶读作:lú lún。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县(今山西蒲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济州刺史、光禄大夫卢尚之的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的故事
答案

卢纶,字朝言,别号望峰,明代广东广州府增城县人。他的故事主要有:

- 出使安南:卢纶在担任行人一职时,曾受朝廷委派出使安南国(今越南)。因才华出众而深受安南君臣敬重,安南人特意以八宝盘作为礼物,私下赠送给卢纶,却被他婉谢不受。此举使得安南人对他更加敬佩,特意作诗赞誉,诗中有“名树铜关月,清摇桂海风”一句,将卢纶的高风亮节,比作明月清风。

- 参劾权宦:在担任六科给事中期间,卢纶坚持上奏控诉刘瑾违法乱纪的罪状,并不畏刘瑾权势。后刘瑾假托皇帝诏命,罚百官长跪于奉天门外,逼迫告发者现身。卢纶被打入诏狱,他却并未因此畏缩不前,在狱中仍坦然自若。

推荐
© 2025 擦胡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