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3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包括存货准则、投资准则、固定资产准则、生物资产准则、资产减值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职工薪酬准则、债务重组准则等。
基本会计准则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原则性规定。
1 会计准则主要分为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家会计准则两种。
2 国际会计准则是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负责制定和发布。
国家会计准则是各个国家自行制订的会计准则。
3 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财务报表格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规定,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重要性原则(第十七条);
2、谨慎性原则(第十八条);
3、实质重于形式(第十六条)原则;
4、可比性原则(第十五条,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
5、相关性原则(第十三条);
6、明晰性原则(第十四条);
7、及时性原则(第十九条);
8、客观性(第十二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