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是中国历代皇帝的重要象征之一,玉玺后面所刻的字也历经不少更改。据史书记载,汉代刻有“大汉太祖高皇帝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增加了“大魏皇帝制”、“太武皇帝制”等字样;唐代的传国玉玺后面则刻有“天朝上国唐太宗敕造”等文字;宋代则增加了“承天启运,皇祚永昌”的刻字等。
至清代,传国玉玺后面刻有“大清皇帝制”及“宝命皇帝制”字样。总的来说,传国玉玺后面增加了不少字,这也反映了历代王朝不断追求更高地位和更加强大的权力象征。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文物,曾被北方民族入侵过多次。在元朝末年,明朝成立之前,有一位名叫郑和的宦官率领船队到南洋地区进行交往,期间也经过蒙古草原。
他发现当时蒙古王室有人在佩戴黑色的玉玺,认为可能是传国玉玺,于是就秘密将其带回中国,献给当时的明成祖。这样才得以保护这件宝贵的文物,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