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又名“高句骊”、“句丽”或“句骊”,是汉朝时生活在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汉朝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称号,故名“高句丽”。
高句丽主体民族为濊貊和扶馀,后来随着领土的扩张又吸收了部分靺鞨、古朝及三韩人。总体来讲,高句丽民族与如今的朝鲜民族在文化与血缘上都没有什么联系,只是统治过如今的朝鲜半岛北部,根本不是朝鲜的一部分
因为此“句”(gou)就是“狗”的最初写法,本义在告诉我们,建立古朝鲜的人是以“狗人”自称的,“犬戎”是也!
“高”是尊称,它可能来自蒙古语的“也可”(yeke),意为“大、最大的”,也可能来自藏语的“白、白色”( དཀར hgar ),乃是天和天子的代名词。这个“高”后来成了王族的姓氏。
高句丽人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出现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政权,主要民族有高句丽人、靺鞨族、汉族和契丹等。高句丽地区很早就是古代中央政权的管辖区域,高句丽先后由汉玄菟郡、辽东郡管辖,并不断上表称臣、朝贡。
高句丽国和整个中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统治着靺鞨、貊人、汉人等族,它们当时并未全部融入高句丽。高句丽国亡后,又纷纷单见于史。因此,高句丽国的人口不等于高句丽族的人口。
虽然历史上高句丽人与汉族、契丹等民族长期共存,但在文化、风俗等方面与汉族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中国汉族和朝鲜族之间的文化和语言都有所差异。因此,无法简单地将高句丽人归类为现代的哪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