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被称为绝。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
最早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绝句》讲的是高山的积雪、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待发的船只。
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
绝句以对仗言和平仄言为主要特征。对仗言是指每两句之间的韵脚相同,包括平仄相对、声母韵母相同等几种对仗方式,可以在相对平调中产生轻松愉快的韵律美感,让读者容易接受。
平仄言则是指诗句的音节发音轻重,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等四种音调。通过平仄的搭配、变化、转化等手法,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情感和形象,让读者在心灵上得到震撼,体验到诗歌的美妙和魅力。因此,绝句的对仗言和平仄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创作元素,也是构建完美绝句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