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确定开票信息**:
- 确定购买方(客户)和销售方(开票方)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等基本信息。
- 确定开具发票的种类(如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 确定开具发票的商品或服务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
- 电子发票:通过税务局认可的电子发票系统开具。
- 纸质发票:通过税务局购买的纸质发票开具。
3. **开具电子发票**:
- 如果是电子发票,可以通过企业的开票软件或者税务局提供的电子发票平台进行开具。
- 开具完成后,系统会生成电子发票文件,可以发送给购买方。
4. **开具纸质发票**:
- 如果是纸质发票,需要使用税控盘或税务UKey在开票机上开具。
- 开具完成后,打印出发票,并在发票联次上加盖发票专用章。
5. **交付发票**:
- 将开具好的电子发票或纸质发票交付给购买方。
- 如果是纸质发票,需要注意发票的保管和交付过程,避免丢失或损坏。
6. **记账和报税**:
- 开具发票后,开票方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记账和申报税款。
- 确保开票信息与实际交易相符,避免虚开发票。
请注意,开票流程和要求可能会随着税法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税务人员或查阅最新的税法规定,确保开票流程的合规性。此外,对于特定行业或特定类型的发票,可能还有额外的规定和要求。
古代
春秋属越国东境,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因位于松江(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
唐代中叶始置华亭县,位置在今天松江区,是上海地区建县之始。宋末置上海镇。
1292年,元朝设上海县,县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黄浦江沿岸,一般被视为上海市历史的起点。
明朝时,上海逐渐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在原南市区,现与黄浦区合并),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松江府辖境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除华亭县外,另有青浦县(今青浦区)、金山卫(今金山区)等。
清朝沿袭明制,归属江南省松江府,设江海关。
近代——上海开埠至1912年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开辟为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立了居留地,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於1855年小刀会的广东人刘丽川、1860年6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三次占领部份上海发生战役,1854年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地方政府行政与司法管辖权之外的租界。
此后,在上海形成了2个租界与中国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上海市的黄浦、静安、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长宁区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上海法租界,而闸北区和原南市区两片中国管理的区域(华界)则被租界分割为互不相连的两块。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少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同时也给上海带来了时至今日的持续繁荣。